东体专栏:三大球运动会看台空空荡荡,这是社会问题目前看不到解决希望
12月3日讯 最新一期出版的《东方体育日报》刊发了媒体人葛爱平专栏《“三大球运动会”的空看台》,文章写道,“我看了三大球运动会上海足球队与山东队的决赛片断,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两队的厮杀,而是四周看台上空空荡。”
原文如下:
全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日前结束了,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足篮排三大球集中比赛。这项比赛和当年中国的一项比赛很相似,就是第一届五项球类运动会。
那是在1972年,五项球类运动会把中国体育重新发动。比赛在许多基层场地进行,说实在的,那时没有多少正式的合乎标准的比赛场,北京工体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了。
观众反应踊跃,几乎场场爆满,人们对体育比赛充满了热情。
当然,举办五项球类运动会,不是为了吸引观众,更多的是把荒废多年的中国体育重新集合起来。两年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伊朗德黑兰第七届亚运会,并获得金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体育,以专业队训练为主,教练在基层学校寻找苗子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但那个时候体育运动盛行,尤其学生,放学后没有那么多功课和练习要做,完成后便到处寻找场地踢足球打篮球,因此教练很容易地找到可塑之材。
而有专业队参加的体育比赛更是受欢迎,不管是什么比赛,没有不爆满的。记得我小时候喜欢中国象棋,正好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上海体育宫,胡荣华和黑龙江选手王嘉良进行一场比赛,也跻进去看,看台上居然也坐得满满的。
据我所知,原上海足球队的球员,都是在弄堂里踢野球被教练发现,然后一级一级从区少体校、市少体校、市青年队直至到上海队的。现在的教练即使每天在小区里蹲点,也不会看到有一个或者几个孩子踢足球。
回到刚刚结束的三大球运动会,我想主办者的初衷都差不多,缺啥要啥。但是,没有了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是很难堆起金字塔尖的。更重要的是,我看了三大球运动会上海足球队与山东队的决赛片断,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两队的厮杀,而是四周看台上空空荡荡,这可是中国18岁以下最好的足球队的比赛,却没有多少观众,我相信即使这些队员的家长,也没有几个到赛场观看。这在许多国家都罕见的,更不要拿日本每年的全国高中比赛相比了。
这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当然,这也不是举办更多比赛能够改变的。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这是个社会性问题,令人悲观的是,目前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我们要阻止代表最广泛群众运动基础的职业球类项目成绩日益下滑的现状(乒羽网除外),还要经过长期和艰难地等待。
-
马拉多纳社媒疑似被盗 发布内容:梅西万岁 C罗是混蛋
09-20 -
马雷斯卡谈帕尔默失点:他赛前严重腹泻,一度完全失去意识
09-20 -
太阳报:曼联或引进布莱克本门将与奥纳纳竞争
09-20 -
👀荷乙升级附加赛前瞻:埃门至少净胜两球才能翻盘 阿尔梅勒城近11个客场仅输1次
09-19 -
阿兰希勒:阿森纳关键失误或致阿尔特塔陷帅位危机
09-19 -
魔鬼时段!英超同开5场比赛主队均落败
09-18 -
国少出线希望渺茫?杨晨:我们绝不会放弃!末轮击败沙特之后再说
09-18 -
官方:前米兰、雷恩体育总监马萨拉担任罗马体育总监
09-17 -
科尔贝克重伤休战,纽卡主帅:希望他能够延续职业生涯
09-17 -
帕雷德斯:将努力说服梅西参加下一届世界杯 他是我合作过最好的球员
09-17